參與奧運 我是幸運的
8月8日下午,當記者撥通了朝陽公園沙灘排球館運動員醫(yī)療站郝素英的電話時,她說,7日晚上參加了醫(yī)療站正式開賽前的最后一次應急演練。郝素英是東方醫(yī)院呼吸科醫(yī)生,同行的還有4名醫(yī)生、3名護士,2名司機。
郝素英說,作為奧運沙灘排球場館的專業(yè)志愿者,我是幸運的。進駐場館歷練近一個月了,為了使醫(yī)療服務更能滿足賽事的需要,不僅要有相關的急救培訓,每天還要針對不同的模擬場景,反復演練,一直重復到熟練掌握為止,有時我們已經筋疲力盡,可是那份“生命所系,健康相托”的光榮和責任讓人覺得一切辛苦都不在話下。這個時候,各個小組之間仍繼續(xù)共同磨練救治細節(jié)和團隊默契配合,直到操作流程順暢。
為了能夠圓滿完成任務,為客戶群提供最優(yōu)質的醫(yī)療保障服務,運動員醫(yī)療站的全體人員從7月22日起便開始集中入館培訓,內容包括站內所有儀器的熟練使用,以及基本急救操作即心肺復蘇、氣管插管、硬脊柱板的熟練應用。訓練時以小組為單位,配備一醫(yī)一護一學生志愿者,不僅要求每個人技術過關,更要求小組內要配合默契,爭取最短的急救時間內,最大限度地施救患者。由于所有的人員均參加過之前的測試賽,對相關知識和實際的操作已初步掌握,因此,目前訓練著重于磨練細節(jié)和團隊默契,使醫(yī)療服務更能滿足賽事的需要。
“期盼已久奧運賽事開始了,醫(yī)療站要為運動員、國際排聯(lián)官員,以及部分國家的貴賓提供醫(yī)療服務,我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,全力以赴,沉著應對。每一位成員都以飽滿的精神面貌、優(yōu)秀的醫(yī)療技術、高昂的服務熱情來為奧運提供醫(yī)療保障服務。”郝素英說。
奧運因我們而精彩
8月8日下午15時,記者撥通了奧體中心場館群英東游泳館觀眾服務業(yè)務口主管張小勇的電話,他說,從奧運志愿者招募啟動報名到現在經歷了710多天,從報名、選拔、培訓到參加測試賽,從簽署承諾書到崗位演練,今天,奧運真的來了,我們準備好了。張小勇和他的團隊一共121人,來自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。
張小勇說,奧運志愿服務不僅僅需要激情,還需要很多具體細致的工作,作為奧運會觀眾服務業(yè)務口的志愿者,我們的工作是為觀眾做好寄存服務、為觀眾解答觀賽信息、引導觀眾到指定位置、引導觀眾文明觀賽。從身邊小事做起,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人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精神風貌,用我們的熱情與真誠,塑造北京更完美的都市形象,贏得全世界的矚目與喝彩。
我心中點燃了奉獻的圣火
8月8日晚上12時,當記者撥通奧體中心南公交場站調度助理田瑤的電話時,她說,今晚,因為工作繁忙,在3個小時內,我是右手座機、左手手機,用光了整整兩塊電池。
場外媒體交通志愿者有200余人,來自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。每天奔波在IB,MPC,媒體村,各個賓館、場館之間,為此次奧運會在冊的共計近三萬名各國記者提供交通服務。
田瑤說,我們的工作地點是奧體中心南公交場站,負責安排每天百余輛車三百余次的出車任務。我們3位調度助理的工作地點是場站內的一處廢棄車棚臨時改造的小屋子,每崗12小時,不分白天黑夜。從2008年7月9 日上崗計算起至8月7日,已共協(xié)助安排車輛運行20余萬公里。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安排所有志愿者上崗,公交場站全部車輛的運行,以及制定第二天的計劃排班,還要分發(fā)各種物資,處理記者的提問和志愿者的信息匯總,經常是上崗時天還大亮,一切安排基本妥當后,天又亮了。
“當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沉浸在美輪美奐的開幕式中時,同學們正投入在緊張而興奮的工作之中,體會更多的是責任與志愿服務的喜悅。我們雖離鳥巢很近,可大家甚至連絢麗的煙火都沒有看到,但在我們心中卻點燃了奉獻的圣火,讓全世界的記者在第一時間能記錄北京的盛況,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。” 田瑤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