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11日,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中醫(yī)文獻學家,中醫(yī)訓詁學家錢超塵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7歲。錢超塵將“中醫(yī)考據(jù)報國”作為人生追求,將畢生的精力與熱情投入到研究與教育工作,為中醫(yī)文獻學乃至中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與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先生激勵我深研傷寒
中國科學院院士 仝小林
早在大學期間學習醫(yī)古文時,我就仰慕錢超塵先生之學問深厚。1984年,讀碩士研究生期間,我隨導師李濟仁去安徽亳州參加學術會議,在華佗故里與先生終得一見,且一見如故,聊了很多。其中一個話題,是《傷寒雜病論》中的傷寒其病、其量。當時,我談到傷寒應該不是外感疾病的總稱,而是具體的一種較為烈性的傳染?。弧秱s病論》的用量,應該不是《中國藥典》所云“古之一兩,折合今之3克”,而應是15.625克,這對臨床療效的提高至為重要,希望先生能考據(jù)出來。
先生聽后思考片刻說:“這個我做不了?!眴柤熬売?,答曰:“這些問題,都是臨床上的大問題,人命關天啊!我不懂臨床,怕是考不明白。即使考據(jù)清楚了,臨床大夫也不一定信。”先生的話,堅定了我作為臨床大夫去搞清楚傷寒其病、其量的決心。
來年,我考上了鄒云翔、周仲瑛的博士研究生,開始了三年流行性出血熱的研究。沒想到,得來全不費工夫!流行性出血熱的整個病程,太像《傷寒論》描述的傷寒病了:從太陽早期頭痛、身痛、腰痛、骨節(jié)疼痛,三痛三紅的麻黃湯、桂枝湯、柴胡桂枝湯,到高熱期與休克期兩期重疊的四逆散、四逆湯類證,從高熱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膀胱蓄血、膀胱蓄水,到陽明經證、腑證,六經演變過程,何其相似!尤其是膀胱蓄血的桃核承氣湯證,大塊的血性尿膜排出后,小便如注,多臟衰迅速緩解。在治療危重癥時,我參照經方本原劑量,大膽實踐,取得了遠超想象的療效,真可謂效如桴鼓。這三年流行性出血熱的實踐,使我一下子搞明白了傷寒其病、其量、其用;并最終在“經典名方量效關系相關基礎研究”這一重大項目中,首次在臨床上用循證醫(yī)學證實經方本原劑量可大幅提高急危重難病的療效??梢哉f,錢先生實事求是的態(tài)度,是我下定決心去研究傷寒其病、其量的動力。
錢先生一生,氣質優(yōu)雅,學富五車,淡泊名利。有梅之品、蘭之美、竹之清、菊之謙。做人做學問,如錢老者,此生足矣。
最后,以一副挽聯(lián),聊表敬意。
橫批:上善若水
上聯(lián):做學問率性求真本不分職業(yè)事業(yè);
下聯(lián):冷板凳一坐多年哪在乎金屋草屋。
愿錢老天堂安息,回看人間。
中醫(yī)訓詁學之一代宗師
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教授 張其成
今年的“雙十一”對我來說,是一個沉痛的日子。中午12∶54我還收到恩師的短信:“其成實誠吉祥……大謝無疆!”當即回復:“恩師吉祥!弟子十分想念恩師,無奈不能回京。祈望恩師早日康復!敬拜恩師!”萬萬沒想到,當晚收到噩耗,恩師已于18∶51仙逝了!頓感人生無常。這一天原定是家父李濟仁的紀念會,如此,恩師和家父這一對老友在天界相會了。
承章黃學派,從“小學”入“大學”
我和恩師的緣分是很特殊的。我出生在新安世醫(yī)“張一帖”家庭,原本是要學習中醫(yī)繼承祖業(yè)的,可我高考選擇了中文。畢業(yè)工作幾年,終不敢忘懷家學,后來得知北京中醫(yī)學院(現(xiàn)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)招收醫(yī)古文研究生,導師是任應秋、錢超塵,并招收中文系學生。任應秋是家父非常崇敬的師友,家父曾于1965年被安徽中醫(yī)學院(現(xiàn)安徽中醫(yī)藥大學)選派到北京參加任應秋、王玉川主導的全國內經研修班。家父積極鼓勵我報考。1984年的招生簡章上導師一欄寫著任應秋、錢超塵,可到1985年招生時,任先生已駕鶴西去,只余錢超塵一人的名字了。父親告訴我,錢先生是北京師范大學陸宗達的入室弟子,是中醫(yī)訓詁大家。而醫(yī)古文專業(yè)其實就是古代漢語,更準確地說是中醫(yī)古代漢語。這門課無論是對中醫(yī)的重要程度還是本身內容的難易程度,都不亞于中文系。好在經過充分復習,我有幸考取錢先生的研究生。
1983年秋,錢超塵(左)與陸宗達合影。
從跨入錢門開始,我的命運便發(fā)生了轉變。我還清楚地記得,當年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乾嘉學派、章黃家法。提起學統(tǒng),先生娓娓道來,如數(shù)家珍:我們的學統(tǒng)是由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開創(chuàng)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,顧炎武傳給江永,江永傳給戴震,戴震傳給段王(段玉裁、王念孫、王引之),段王傳給俞樾,俞樾傳給章太炎;章太炎的弟子是黃侃,黃侃的弟子是陸宗達,陸宗達的弟子是錢超塵。一講到這里我們都倍感自豪。但先生話鋒一轉,說我們師門傳承有序,家法嚴明。對文化典籍要“由字以通其辭,由辭以通其道”,由訓詁通義理,重考據(jù)少發(fā)揮,務實求真、通經致用是本門學風,“以字考經,以經考字”是本門治學方法。先生還說:“我們的看家功夫就是《說文解字》,你們首先要點讀《說文段注》?!庇浀梦耶斈陮W習的地點離先生的辦公室很近,他經常來檢查我點讀《說文段注》的情況,還在我的書上批注……感謝先生在文字學、音韻學、訓詁學方面給我做的系統(tǒng)訓練。正因為有了“小學”的基礎,我才得以步入“大學”(經學)的殿堂。
先生在中醫(yī)文獻考據(jù)訓詁上的成就是豐碩的。先生利用“小學”知識,解決了很多久懸未決的中醫(yī)古籍語言、版本、文獻等問題,這一領域的研究可謂“絕學”,是中醫(yī)學界、語言文獻學界很少涉及的。先生劍走偏鋒,在這一領域耕耘不輟,取得的可喜成果,主要表現(xiàn)在三個方面:一是《黃帝內經》語言研究。先生運用古音學及俗字學理論改正《內經》訛字60多個,改正《太素》誤字100多個;從音韻學角度考證《內經》七篇大論成書于東漢,著有《內經語言研究》《黃帝內經太素研究》《中醫(yī)古籍訓詁研究》。二是《傷寒論》的文獻研究。對《傷寒論》流傳版本進行考證,發(fā)掘出唐本、宋本、元本以及日本安政本等多種版本的《傷寒論》,著有《傷寒論文獻通考》等。三是《本草》名物訓詁研究。改正金陵本及江西本《本草綱目》誤字700余個,著有《本草名物訓詁發(fā)展簡史》等。先生著作等身,被譽為中醫(yī)訓詁學開宗立派的大師,實至名歸。
錢超塵對《唐本傷寒論》所作批注。
追求“不朽”,以文章著作報效祖國
先生一生追求的是“不朽”。我上學時,先生用孔子的話告誡我:“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”,做人要有擔當,要努力做到“三不朽”。晚年先生常把傅青主、顧炎武、曾國藩的話掛在嘴邊,并抄寫給弟子們:“人無百年不死之人,所留在天地間,可以增山岳之氣,表五行之靈者,只此文章耳”“必古人所未及就,后世不可無而后為之,則庶幾可傳也”“蓋世人讀書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識,第三要有恒”。先生追求的“稱名”“不朽”,并不是愛慕虛名,而是要以自己的文章著作流傳后世,報效祖國。先生常引用顧炎武的話:“憂天憫人之志,未嘗少衰。事關民生國命者,必窮源溯本,討論其所以。”先生認為,古往今來,綿綿歷史,唯有把自己的生命和祖國的命運、民族之大義、人類之文明結合起來,才能不朽。
凡去過先生家的,無不為先生張貼在墻上的字條而震撼。比如2019年8月26日先生列出“有待完成的著作”竟然有11部之多;今年1月3日又添一字條:“2022年的工作,依計劃完成。一、撰寫《王叔和脈經全書及考證》之考證部分,四月底完成。二、修改《傷寒論文獻通考》中的兩章,五月底完成。三、修改增補《國學與中醫(yī)》,六月底完成。四、從2022年元月起,基本每旬一次發(fā)出函授講義。自定計劃,實踐諾言!”一個耄耋老人哪里來的這種精神、這般毅力?我認為是先生心中有信仰,他已經把對祖國文化的一腔熱愛化成一生的信仰!因為有信仰,才能如此不慕榮利,甘于寂寞,甘于清貧;因為有信仰,才能如此剛毅卓絕,終生堅守;因為有信仰,才能如此傾囊相授,無私奉獻。
錢超塵手書2022年工作計劃。
如今先生抱著未了夙愿溘然長逝,弟子身困異地無法見先生最后一面,何其慟哉!夜不能寐,謹作挽聯(lián)痛悼恩師超塵先生:
承章黃,入陸門,正誤內經,考辨?zhèn)K成一代宗師,不朽功業(yè);
仰圣賢,超凡塵,心如澄水,性若朗月,堪稱杏林鴻儒,永惟大德。
修實學 無慕虛名
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訪問學者 茍?zhí)炝?/p>
百哀不舍的錢超塵錢老,學養(yǎng)深厚、學風嚴謹、品德高尚,壯心不已,真切體現(xiàn)了中醫(yī)先輩新時代的使命意識、擔當精神。我在學習中,多受錢老關懷、教誨。
錢超塵在大學課堂授課。
考證以真,繼學立新
《俞曲園章太炎論中醫(yī)》和《中國醫(yī)史人物考》是錢老40多部專著中的人物專論。尤其是對俞曲園《廢醫(yī)論》的分析,錢超塵從俞曲園的生活、學術經歷,從《廢醫(yī)論》的內容和章太炎對《廢醫(yī)論》的“評議”,從二位先生對鄭小坡《醫(yī)故》的不同評價等多方面引述考證,明確指出:“《廢醫(yī)論》的基本思想,不是毀棄、消滅中醫(yī),而是‘救時俗之違經,復岐雷之舊貫’‘先師發(fā)憤作論,以三部九候之術嘩殤醫(yī)師’。嘩殤者,高聲告誡也?!卞X超塵寫道:“俞氏寫《廢醫(yī)論》,考其初衷,出于(母親、愛妻和長子因庸醫(yī)誤診而逝的)哀憤,意在推動三部九候法之繼承與實行,非在消滅中醫(yī)?!边@就指明俞曲園的《廢醫(yī)論》一文與后來“廢止中醫(yī)”思潮之間真實的、本質的區(qū)別。同時,錢超塵還詳細介紹了俞曲園研究《內經·素問》的《內經辨言》,有關自我保健養(yǎng)生的《枕上三字訣》等著作。錢超塵稱俞曲園為中醫(yī)文獻學家,并介紹了俞曲園對中醫(yī)文獻學九個方面的貢獻。如此求真匡正,還歷史以清白,于學術、于歷史、于前人都是重要的,足顯錢超塵對學術之嚴謹,對史實之追求,對先輩之崇敬,對真理之堅守。
清末民國,中醫(yī)藥屢受沖擊。章太炎身為民主主義革命家,對中醫(yī)藥的認識和態(tài)度富有深意。錢超塵在書中對太炎先生醫(yī)論作了系統(tǒng)介紹,還詠嘆:“太炎余杭,博學無疆,滾滾疑團,撥霧呈光,傷寒淹貫,執(zhí)要說詳,有條不紊,綱舉目張,傳承清澈,其功黃煌?!卞X老指出,一百多年前著名國學大師俞曲園、章太炎在中醫(yī)文獻領域所做的工作,仍具現(xiàn)實意義。
《中國醫(yī)史人物考》一書,對漢唐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55名有特殊貢獻的醫(yī)家進行考證。值得注意的是,錢超塵的這些研究、考證,并不是獨坐書案完成的。幾十年來,錢超塵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大圖書館,對國內現(xiàn)存的中醫(yī)藥典籍善本、孤本都如數(shù)家珍。他出國考察,利用點滴時間與國外同行交流,收集素材,積累資料;利用赴臺旅游時機,考察臺灣故宮博物院的中醫(yī)藏書和版本。甘肅敦煌、河南南陽、商丘,陜西咸陽、耀州,凡中醫(yī)藥先祖故里和行醫(yī)采藥遺址,錢老大都拜訪、考察過。每到一地,或講學交流,或拜謁座談,或研究文獻、文物,大都有新解面世。
2004年,中華中醫(yī)藥學會在廣州召開會議,錢老應邀撰寫《中醫(yī)頌》一文。其中寫道:“唯我中醫(yī),昭昭若三辰之麗于天,滔滔猶四瀆之紀于地,仰之彌高,千里斯應,如乾之運,如日之恒。今當盛世,國泰民寧,振興中醫(yī),金衢亨通。于戲中醫(yī),與日月而同明?!?/p>
咬牙立志,孜孜治學
錢老曾先后總結自己的治學成果和感悟。治學成果有五個方面:一是學習章太炎中醫(yī)文獻研究成果,遵其學術思想,步其學術芳躅;二是以乾嘉小學及章、黃、陸一脈傳承的傳統(tǒng)語言學研究中醫(yī)經典;三是搶救將亡之書;四是仍有多部文稿待選出版;五是改正中醫(yī)古籍訛字誤訓。其中,《宋本傷寒論校注》《傷寒論文獻通考》等合著、專著40多部;對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改錯,最多達40多處。還先后發(fā)表160余篇學術論文。
錢超塵亦數(shù)次談及治學感悟。首先是“咬牙立志”,他常引前賢之言曰: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“好漢打掉牙,和血吞,此二語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訣”“勤修實學,無慕虛名”“人所留天地間,可以增山岳之氣,表五行之靈者,只此文章耳”“君子不惜年之將衰,而憂志之有倦”等。還有“小學是治中醫(yī)文獻利器”“章太炎先生著作有指途開悟之功”“醫(yī)籍與文史著作兼而讀之”“《內經》《傷寒》《本草》是中醫(yī)文獻研究的基礎”,等等。這些既是錢超塵的治學感悟,也是他的治學行為。
錢超塵曾說:我畢業(yè)于師范,終生以育人為本。教書育人、培根鑄魂,正是其一生孜孜奉獻的事業(yè),從未懈怠。
2014年,錢超塵已退休,在中華中醫(yī)藥學會支持下,開展了中醫(yī)典籍與語言文化研究專家學術傳承與人才培養(yǎng)計劃,并舉行了拜師儀式。傳承班的主題是“中醫(yī)典籍與語言文化研究”,涉及古今典籍44種,古今中外人物30多人。在錢超塵的帶領下,在傳承工作室學習的老師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。
錢超塵的卓著貢獻、高尚品德、音容笑貌永遠在我們心里,永遠是后人學習的榜樣。